平昌县:创新实践“五个一”机制 加强村级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

来源:平昌县纪委监委浏览:17590次发布时间:2022-03-17 分享至:

       “今天上午全社区完成了30斤玉米育苗,下午我还得去看看。”连日来,为切实抓好撂荒地的整治利用和春耕生产,日前往各各户查看落实情况,是平昌县金宝办事处五马社区村纪检委员王正华的工作重点。

像王正华一样的村纪检委员,在平昌县共有393名。“两项改革”后,如何更好发挥这支队伍“末梢”监督的“探头”作用,切实加强村级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划建设成了县纪委监委的一项重要工作。

“年初以来,我们以聚焦村社干部规范行权、纪检委员规范履职为主线,创新探索实践一名委员抓监督、一套流程促规范、一单定责盯重点、一枚印章管微权、一个闭环强监管的‘五个一’工作模式,不断规范村纪检工作……”平昌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邓洪昆介绍到,自实施以来,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信访举报量明显减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本手册 “门外汉”到“业务通”

3月11日,走进王正华的办公室,一本《纪检委员履职手册》放置在办公桌正中,上面留下了不少他用笔勾画的重点,仔细阅读发现,里面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清晰明确了村(社区)行权事项的规范流程、村集体项目、惠民政策等多个重点监督事项。

“前两天,社区因绿化管护需购买机器,里面就明确写到,要注意监督是否是集体决策、是否符合实情、是否询价等事项。”王正华表示,翻阅这本“宝典”,让他这个“门外汉”履职能力更专业。

“村纪检委员普遍缺乏业务经验,不清楚该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据平昌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其更好、更快融入角色,该县纪委监委制定了“一套流程”和“一单定责”,将村(社区)行权事项集中梳理成3大项55小项,并将每项事项的办理要件、运行流程、办理时限、风险点位、防控措施明晰出来;还以简单实用的清单化方式,明确了村纪检委员的监督内容、风险点和具体措施。

一个身份 参与管到主动作为

据了解,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完成后,平昌县393个村(社区)中有365个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领头雁”权力更大村级纪检监察工作的考验也更多。

据平昌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于疆军介绍,为让村纪检委员愿意管、能管,县纪委监委按照“一名委员抓监督”的工作机制,将全县393名村纪检委员纳入村委常设干部并兼任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监察信息员。“这样不仅提高了待遇,明确身份后监督干部能更好发挥同级监督作用。”于疆军说。

不仅如此,为倒逼村纪检委员履职,又解决“一肩挑”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不习惯接受监督的问题,平昌县纪委监委以“一个闭环”强监管。即纪检委员对照定责清单,通过多种方式对村级事务开展全过程监督,以日志、台帐等载体,同步开展纪实,对一般性问题及时反馈村“两委”整改,对线索类问题上报镇纪委处置从纪检委员履职纪实、定期上报、年度述职、再到镇纪委对其加强培训指导、反馈督办、考核评价,双向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一枚印章 从粗放监督到具体事项

“我今天想向办事处申请个困难,有个申请帮我盖一个章……”江口街道元石社区邹学飞把一个由社区总支书记签好字的申请书递给了村文书。

村文书在用章登记簿上记录着。

两项改革后,该县纪委监委瞄准监督“最后一公里”下功夫,首先将村(社区)印章管理纳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通过调研摸索,提出“一定三签一备案”村(社区)印章管理机制,一定就定印章管理人,明确村(社区)印章由文书管理,三签就是村居资金收支文书签字经办、村主任签字审核、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备案。一备案就是财务收支以外的用印章由村文书登记,每周纪检委员督查备案。

“我就重点围绕‘一定三签一备案’是否落实进行监督,有了重点,也有了抓手。”元石社区纪检委员杜正松说到。

“通过这样的模式,责任明确,同时我身边也多了双眼睛,让我也习惯了在监督下工作,工作中我也少犯错或不犯错。”元石社区支部书记何永文十分赞同。

同时,该县还给村(社区)纪检委员列出组织建设“一个常态、三个重点、两个作用”,三资管理“三张清单、五个关键、六方责任”,村集体项目“两议两盯一督”、惠民政策“一讲两评三公开”四项重点监督事项的履职模式,让村(社区)纪检委员有抓手、有重点,实现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

截至目前,“五个一”村居微权监督管理模式在该县村村推行,并就相关制度进行了配套,实现村(社区)行权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撰稿:马小米 王湘  审稿:何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