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江县纪委监委浏览:13771次发布时间:2024-05-12
“之前向你们反映村上修路占堰渠的问题,这么快就有了结果,真得感谢你们的‘有事找纪检’。”通江县涪阳镇赶集日,村民王大爷在该镇轮流赶集接访摊位上,兴奋地同纪检干部交流。
今年以来,通江县纪委监委按照全市“捞起来·钉着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聚焦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坚持问民所需、解民所忧、纾民所困,纵深推进“有事找纪检”走深走实,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问题怎么来?全面打捞听民声
“小杨,我们公益林集体管护资金还没兑现哟,这个事儿你们管不管?”近日,通江县胜利乡大营村四社网格员杨林在入户收集廉情信息时,收到村民方某亮的吐槽。
“方大哥,您别急,我马上向镇有关部门反馈。”网格员随即将该情况登记入问题台账,并同步反馈给胜利乡纪委。
为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末梢”,该县充分利用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7709名网格员吸纳为廉情信息收集员,拓宽问题来源渠道。此外,依托现场公开问、线上信息筛,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问题线索,全覆盖打捞群众“最恼火”“最难办”的事,并形成村级“一表清”、乡镇“问题池”、县级“民情库”,从而完善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组织问题诉求收集机制,从中“捞”取风腐责和需要重点关注类问题,形成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捞起来·钉着办”问题清单。
截至目前,共有乡村振兴、民生痛点难点等2236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问题清单,为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钉着办”提供了第一手信息。
问题怎么治?纪检紧钉纾民困
“没想到这么快就把钱退还给我们了!”在胜利乡大营村四社群众大会上,方某亮拿到现场被退还的496元公益林集体管护资金由衷感叹道。
找准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关键。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通江县纪委监委成立“捞起来·钉着办”办公室,印发《“捞起来·钉着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常态钉紧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单一问题限时改、疑难问题联动解、问题线索精准处,确保事解决规范到位、钱追缴清缴到位、责追究处理到位、心疏导疏通到位。
“我们从‘问题池’中打捞出大营村四社部分群众集体公益林资金未兑现的问题后,通过走访核实,发现该村原主任邵某某早前违规侵占集体公益林资金被处理处分后,一直未退还侵占的资金。”胜利乡纪委书记何宏宇介绍道,随后该乡纪委通过释纪说法、领导包案、点对点化解,压紧压实村两委主体责任,经过不懈努力,邵某某将侵占的资金全部退还,并通过群众大会现场返还给村民。
厘清责任,跟踪监督,有效整改,通江县纪委监委把群众问题一个个钉办,推动一个个解决。一方面重点聚焦乡村振兴、粮食购销、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分块钉实问效,钉风腐查案件、钉过程严问责,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处置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另一方面把业务范围外的“点对点”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钉源头抓治理、钉公开抓成效,督促其“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同时,开展“有事找纪检”群众满意度回访测评,让群众对事项办理、部门作风、纪委履职等情况“阅卷打分”。
以胜利乡大营村公益林集体资金问题为切入点,县纪委监委针对“问题池”中有关问题,以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引领,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涉林领域问题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梳理资金拨付不及时、管护运维不到位、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10余个问题点位,并督促整改。
问题怎么防?长效机制护民利
走进通江县广纳镇构花坪村,一副“路通、地净、水清、村绿、房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得益于广纳镇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围绕“美丽广纳·我行动”探索建立了包括“大家水,大家管”“大家路,大家扫”,“1+N”干部管理制度、项目政策纳入先锋课堂等工作机制在内的“村民自治+长效治理”工作模式。
“我们结合乡村振兴领域中产业发展、村组道路等问题,举一反三,紧盯群众生产生活中各薄弱环节,靠前监督,提前介入提醒,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的角度,对职能部门和村社干部打好廉洁‘预防针’,巩固乡村建设成果。”该镇纪委书记向波说。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键要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通江县纪委监委把督促整改与源头治理相结合、立行立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有关部门从解决个别问题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加强教育、强化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形成长治长效的工作机制。同时立足自身职能,紧盯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靠前监督、精准监督,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探索运用“捞起来·钉着办”工作机制以来,全县共推动化解问题1658个。”通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运用“捞起来·钉着办”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有事找纪检”工作,集中力量、集中攻坚,以案件查办为引领,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项整治、系统施治有机结合、一体推进,确保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撰稿:赵珂艺 胡嘉文,审稿: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