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同向发力 畅通群众生产路

来源:通江县纪委监委浏览:26841次发布时间:2024-09-27 分享至:

再次来到通江县长坪镇云雾山村赵子军家附近,放眼望去,长110米,宽3米的机耕道已硬化完成,崭新平整。

今年6月,通江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干部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联动监督时,进入云雾山村,道路通畅,田块规整,一截泥土路却突兀地映入眼帘

“该片区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理应该全部进行硬化,为什么会有100多米的泥土路?”

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引起了向川的注意。是否存在虚报工程量、偷工减料?是否按设计施工?带着疑问,督查组一边走访周围群众,一边比对设计施工图纸,现场勘验。

当督查组正在用工具现场测量时,业主代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人员陈某闻讯赶来,并解释道,“机耕道原定终点是村民赵子军家附近,但村干部反映赵子军属于易地扶贫搬迁户,且早已不在该路段终点处居住、耕作,所以取消了该段机耕道的硬化。”

陈某的解释有理有据。然而,让督察组意外的是赵子军本人走访结果却与陈某的说辞大相径庭。

“我不是易迁户哦,你看嘛,这么多年一直住在这。”

“生产也搞起的,但是下雨天很不方便,农机经常陷到路上。”

症结在哪里,真相又是什么。为尽快查清问题,纪检组迅速将情况上报,由县纪委监委统筹,发挥“室”专业能力强,“组”熟悉行业特征,“地”熟悉村组情况的优势,共同分析研判案情。通过调阅资料、系统查阅、逐一访谈,抽丝剥茧后发现通江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作为该项目的现场业主,负责项目设计施工、项目安全、项目进度、质量监督等相关事宜。但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仅听取村干部口头汇报赵子军家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已不在该路终点处居住且未对周围土地进行耕作等情况,就擅自变更取消建设内容,导致该机耕道应硬化却未硬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内道路硬化项目,是方便群众农业生产、日常出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力举措,但该路段却因迟迟未硬化,导致机械下不了田、粮食运不回家,为附近村民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生产生活。最终,业主代表陈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该道路硬化问题也被列入县纪委监委“有事找纪检”县级问题池督办,通过向县农业局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快速启动硬化工程,仅仅三天,该条机耕道全部完成硬化。

“真想不到这么快就硬化好啦,这几天正好收谷子,这下方便多啦!”拉着满满三轮车稻谷行驶在硬化后的水泥路上,赵子军高兴地说道。

问题的快速解决是通江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室组地”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该县围绕高标准农田、校园餐、殡葬、涉林领域等方面,印发工作落实十条措施,细化16个重点领域,逐项分解任务,通过成立专项整治专班,每个专班由一名分管领导牵头、一个责任部室统筹调度、一个协作区主抓、一个责任单位具体落实,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分工,狠抓落实,并“点对点、全覆盖”督导。

“室组地”联动机制既发挥了各方优势,又弥补了各自在业务能力、人员力量等方面的短板,形成整体联动、同向发力、协同高效工作格局。截至目前,运用“室组地”联动机制开展各类监督检查,发现并推动55个单位整改各类问题96个。

555.jpg 

通江县纪检监察干部对长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举一反三,全覆盖监督检查. 

“下一步,通江县纪委监委将持续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以联合监督方式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嵌入式监督,既找出“病症”,又“对症下药”整改问题,实现边监督、边整改、边剖析、边治理。”通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通过“回头看”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推动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文字:赵珂艺  摄影:闫靖  审核:屈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