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琐碎平常中一笔一划书写初心

来源:中央纪检监察杂志浏览:234次发布时间:2025-10-11 分享至: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常常仰望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引领前行。然而,在这光芒万丈的天际之下,还有无数颗星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身影,也能让光亮照进人心,让力量在平凡日子的褶皱里悄然积聚。

  晋兆东就是其中的一颗星。

  在人们的记忆里,这个四川汉子中等身材,皮肤黝黑,性格不算外向,大多数时候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往人群里一站,转眼就可能被淹没。可当那一摞他生前用过的笔记本摊开在眼前,一个鲜活又立体的人物形象,瞬间清晰起来。最打动人的是其中一本扉页上誊抄得工整遒劲的入党誓词,落款“宣誓人:晋兆东”六个字,仿佛还留着他掌心的温度。

  笔记本里不只有常规的会议记录,更记满了近期重点工作、本周待办事项,夹着折痕齐整的发言材料、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还写着字迹工整的自学心得,画着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额外补充上去的纸张,有的用透明胶带贴得严丝合缝,有的用订书钉订得整整齐齐,时常还夹着几张颜色醒目的便利贴,寥寥几字标注着关键提醒。若不是他的离去,我们或许永远没有机会翻开这些本子,看到他是如何把初心与责任一笔一划写进琐碎的日常。

  纪检监察事业神圣,纪检监察干部却并不神秘。晋兆东的办公室里,个人物品简单得让人意想不到:桌面上一瓶开封许久的风油精,抽屉里叠着两个一次性塑料袋,没有半分多余的物品和装饰。步行到单位食堂只需要两三分钟,但他总是忙得错过饭点。托同事从食堂打回的盒饭,常放凉了才顾得上吃。同事们回忆,他吃盒饭的时候总是蹲在茶几边,嘴里嚼着饭菜,脑子里还琢磨着工作的事,没人知道这习惯是不是源于当年蹲守田间地头的日子。

  “要是兆东在就好了”,采访中,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回忆起与他相处的日子,几度潸然泪下。那些一起加班到深夜的日子、一起啃下“硬骨头”的瞬间、一起简单“扒口饭”的寻常时光,恍如昨日。晋兆东曾担任村支书的白马庙村后来更名为尹家祠村,如今漫山遍野的桃树让当地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几番,村民们没有忘记这个小伙子,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就给他打去电话,“但他太忙了,从来没回来吃过一个桃子。”

  就是这样一个“说得少、做得多”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中,用最朴实的言行,为人们勾勒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轮廓。在每一次需要拿主意、扛责任的时候,只要想起他,同事们就敢把难啃的骨头接过来,把该做的事做扎实。那份“能行、该这么干”的底气,伴着对他的惦念愈发掷地有声。(作者:徐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