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巴中市纪委监委浏览:14189次发布时间:2022-12-12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 马同沛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精准把握“两项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二十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央纪委随即印发了《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对于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出了作风建设不停步、再出发的动员令、冲锋号,体现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我们要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线,深化纠治“四风”。紧盯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不正之风、紧盯影响安全发展的作风顽疾、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隐形变异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治,严肃查处心存侥幸、执迷不悟、顶风违纪的“四风”问题。坚持风腐一体深挖细查,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背后的利益交换、请托办事等问题,深挖细查腐败案件中的“四风”问题。另一方面,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观念,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找准群众的关切点、需求点,全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分层分类开展整治。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监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对责任落实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排查治理民生领域“微腐败”,消除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
二、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持续运用“三种方式”。经过“十年磨一剑”的持续努力,作风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作风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一是选准“小切口”。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四风”问题区域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和新情况新动向,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如,前期市纪委监委综合分析市民热线、调研督导、信访举报、舆情反映、审查调查、媒体监督等情况后,聚焦“吃住”二字,牵头开展“三小两房一证”集中治理,解决急难愁盼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大政治。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坚持既盯紧“关键少数”的贯彻执行情况,又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监督管理作用,以“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又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形成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又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的工作格局。三是踩准“时间节点”。持续深化运用有效经验做法,坚持和改进适时公布查处结果,坚守元旦、春节等关键节点正风肃纪,中高考期间、重要节假日前发送廉政短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等机制,释放驰而不息抓作风的强烈信号。
三、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系统性,深化创新“四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这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是对正风肃纪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是专责监督与职能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在精文减会、公务用车、正风肃纪、系统治理等领域,充分调动市委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商务、税务、审计等单位职能监督作用,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真正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二是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既注重深化运用公开放榜、走访暗访等有效措施,又用好用活乡村振兴专责监督系统,用“大公开+大脚板+大数据”,切实提升监督的速度、精度和力度。三是正面引领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推动各级党组织坚持正反结合,用好王瑛先进事迹展陈、周永开先进事迹等载体,用足红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用活本地本系统“四风”典型案件,充分发挥正面示范带动、反面警示教育作用。四是从严查处与建章立制相结合。要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将严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引导、监督约束、执纪执法各环节,以零容忍态度执纪问责,严肃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对照党中央新要求,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回头看”,及时修订完善。要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处“四风”问题更加紧密地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强化制度执行,把制度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