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先贤遗风永葆文明风尚——恩阳区喻氏家风家规历久弥新

来源:巴中日报浏览:11095次发布时间:2017-05-15 分享至:

传承先贤遗风永葆文明风尚

恩阳区喻氏家风家规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李俊如

虽已作古百年有余,但他以舞台形象走进了所有人的心里,并为大家所熟悉和崇敬。他就是恩阳喻氏代表人物“挂印知县”——喻秉渊。

恩阳喻氏,一直延承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的家训,恪守事父母、和兄弟、睦宗族、慎交游、勤诵读、务农桑、戒争讼、崇节俭、隆礼貌、禁赌博、严非为、完国课的族规。先祖遗训深深地烙印进喻家血脉,并经喻家后人的传承发扬,至今历久弥新,永葆文明风尚。

树德——

御赐“扪膝”彰扬忠勇爱国之举

在喻氏祠堂,悬着“扪膝家风”的匾额,乃是彰扬喻氏先贤忠勇爱国之举。其事载于史志与宗谱。

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侵,直秘阁学士喻汝砺,随康王赵构亲征,总是扪膝不语。王问曰:“汝随亲征金兵,今累战累败,总是扪膝不语,何故?”对曰:“臣本欲献策,但尤恐军营中议论纷纭,臣之罪重矣。”王曰:“献来无妨,待予观之。”遂献上《恢复策》,王大喜,验之,终获大胜。王喜曰:“既有文事而又有武备,真良策也。”靖康二年,金人废赵氏立异姓张邦昌为楚帝、立刘豫为齐帝。一个大好的江山,沦为异族人之手,喻汝砺深为忧虑。张邦昌称帝后,百官入朝称贺,独喻汝砺扪膝叹道:“吾岂能为贼臣而屈膝哉!”不愿做亡国奴,遂挂冠归隐邛山,自号“扪膝先生”,自此著书立说。建炎元年,宋高宗赵构登基即位,迁都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喻汝砺官复原职,高宗为表彰其忠勇,遂书“扪膝”二字赐与。

传承——

“问心堂”心正为人清廉为官

据《巴中县志校注》记载:从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到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年,连续三届,喻珩,喻遐昌,喻龄懋父子三人先后为官,均以家训严身律己,立德树廉。

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清朝中后期,喻氏一族中培育出了有“青天”美誉的“挂印知县”喻秉渊。他一生坚守“俸薪身家之外,不可贪占他之一分一文”底线,奉行“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的治家思想,创立“宾兴”,修建考棚,鼓励学子上进;问心办案,力求上不愧于朝廷,下不愧于黎庶百姓,被百姓称为“喻青天”;挂印辞官后耕读恩阳,书香传家,成为了巴中立德做人、清廉为官的楷模。朝廷御赐他“问心堂”匾额。

据不完全统计,恩阳喻家先后有9人在清朝做过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在国难当头的旧中国,有58人参加过红军,其中有24人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8人成为科学家、劳模、博士。无论为官,还是为民,喻氏后裔世代秉承家风,严格要求晚辈心正为人、清廉为官,传承先贤遗风。

弘扬——

每年祭祖讲家风课

随着喻家后裔的生息繁衍,如今的喻家家风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赋予家文化更多的内涵。

为追慕祖宗先德,传承良好家风,永葆文明风尚,喻氏后人成立了巴中喻氏文化研究会,拟订新的族规,要求每个族人,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做到好学、正直、诚信、仁让,要求家庭要孝父母、和夫妻、亲宗族、尚节俭,处世要择交、睦邻、忠业、淡泊,做到“读书之人且富且贵,立德之家既昌既盛”。

退休老干部喻汝同之子喻华方是喻秉渊的第3代孙,他说:“我父母曾和周恩来总理同在一个党小组,一生不慕荣利,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气质。”

靠读书成才的全国劳模喻英华,出门总要带一本书,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子女和一批又一批学子送上全国各地的重要岗位。

作为喻秉渊的第5代孙,把“富贵非吾愿,为民是吾心”作为座右铭,先后整理编撰多部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书籍的喻汉文,每年都要在祭祖时讲一堂家风课。他说:“从小就听爷爷和父亲讲故事,故自幼我就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并恪守做人的本分:处家以孝道为先,处世以利人为法,从政以廉洁为要,对国以尽忠为本,总之做人,一定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终身无愧耳!先辈的恩德我们要永远牢记,先辈的嘉言懿行是我们的楷模,先辈制定的家规家训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光大,让我们老喻家的人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充实!”